第295章范仲淹的子孙一(2 / 2)

铁血山河志 李别一 2002 字 1天前

“我去祭拜文正公。”

司马勇想了想,提醒道:“这可能是个圈套。”

范坤博低头又思索了一下,对司马勇道:“我和祖泽志有一面之缘,此人孤高冷傲,如果他要对付咱们,此时已经站在面前了。我先去祭拜,你在暗处掠阵,碰到祖泽志,如果他不动手,你也装作不认识他。”

眼前是先祖长眠之处,作为后世子孙,范坤博既然来了,一定要去祭拜的,司马勇只好提醒道:“那你小心!”

范坤博点了点头,翻身下马,带了纸钱,慢慢走上前去。

正在默默烧纸的范乘辽,忽觉背后有人,急忙回身,猛一见范坤博,大吃一惊,右手舍了要给先祖的纸钱,闪电般握住剑柄。

他刚要拔剑,定神一看,人家并没有出手的意思,而且手里还捏着一把纸钱,顿时不由自主地愣住了。

范坤博冲他点了点头,一撩大氅,单膝跪地,借了范乘辽的余火,点着了手里的纸钱。

范乘辽满脸疑惑:“你怎么也到这里来了?”

范坤博好像没听见,只顾烧自己的纸钱,一个坟头接一个坟头,仔细地祭拜。

范乘辽出了一回神,放下了按剑之手,拿着纸钱,也跟着范坤博来回转。

烧完一圈,又转回文正公坟前,二人并立,足足站了半个时辰。

范仲淹,江南苏州人,宋国一代名臣,谥号文正,葬于伊水之滨,名曰范园,这里是所有文正公子孙的根。

“只要在家,我每年都来。”

范坤博的语气,有些黯然,有些无奈,也有些愧意。

范乘辽愣了一下,千思万绪在脑海里不断翻滚。

本是一对敌手,却来祭拜共同的先祖。这个场景,有点操蛋。先祖已经过世六百多年,除了情怀之外,对眼前的现实,没有太多的意义。

所以同样发愣的二人,谁也不愿拿先祖说事。

过了一会儿,范坤博叹了一口气,打偏注意力:“你的剑,是谁教的?”

“胡公明。”

范坤博点点头:“韩家剑,不错。”

眼前的土地下,正是先祖的灵魂安歇之处。在这种场景下,先祖的话题,是无法避免的。所以即便二人都极力回避,但暗中一种莫名的力量,他们谁也无法左右。

过了一会儿,范坤博有叹了口气:“范家剑,会么?”

范乘辽摇头:“我们家,早失传了。”

范坤博愣了一会儿,面无表情:“我教你。”

范乘辽同样面无表情:“为什么?”

“我们比试,使用自家剑法。”

“不必,只要是剑,皆可杀人,哪家剑法,并不重要。”

先祖的东西,凡是他的子孙,都有权继承。然而先祖有这份心,但子孙愿不愿意继承,这就是另一说了。

毕竟先祖有先祖的生活,子孙有子孙的生活。相对于生活而言,无论古人,还是后人,只要是人,都是平等的。

过了一会儿,范坤博叹了一口气:“拔剑吧,我年长,让你一招。”

“不必,既是比试,不分长幼。”

二人政见不同,分属的阵营也是不同。大清乃蛮夷入侵,作为华夏有骨节的范坤博,是不会放过范乘辽的。

范文程和范仲淹,一个老爹,一个先祖,所以有没有骨节,范乘辽很是无奈。

但纵然不敌,没骨节的范乘辽,也不愿受惠于人。

过了半晌,范坤博又来叹气:“纵使同宗,但你却投靠了满虏,我不能放了你。请恕罪!”

话音刚落,正气剑缓缓出鞘。

范坤博的话,其实也是范仲淹的意思。一生为国为民的文正公,自己的子孙背叛,他绝对不会容忍。

道义方面,范乘辽没有任何优势,他知道也没有什么好说的,听见正气剑锋划过剑鞘的声音,也拔出自己的剑。

二人同时转过身来,面对面,抱剑行礼。

二人同时出招,双剑相击,剑鸣之声,响切云霄,范乘辽手臂,一阵酸麻:

好个正气剑,果然名不虚传!看来今日,我是在劫难逃了。

正气剑宽厚无锋,内力浑厚。

范乘辽只能全力一搏,于是凝尽全身功力,仙人指路,正要拼死进攻,忽见范坤博面色平静,大吃一惊:

难道他要以静制动?

范坤博持剑站立,犹如一尊塑像,一动不动。

范乘辽不敌,自然不敢冒进。他以为范坤博是守株待兔之法,于是换了招柳叶飘风,身形打了个半旋,剑锋斜飘而来。

然而正是那个半旋身位,范乘辽眼角的余光,瞥见了人影。

不远处的山凹里,有两人踏雪而来。

原来范坤博并不是不想进攻,而是有人来了。